太公望_太公望是指谁
- 攻略动态
- 2025-10-05 05:58:16
- 1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太公望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太公望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姜子牙为什么又叫做太公望?
姜子牙被称的姜太公是“太公望”的简称。周朝从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个圣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来辅助周国实现灭殷兴周的任务。
因为姜尚是周文王的祖父所盼望的贤人,所以叫他太公望,在民间传说中,人们也就叫他“姜太公”。
韩非太公诛杀华士全文?
1、《姜太公诛杀华士》全文
太公望封于齐,齐国有一个名士叫华士,他认为不臣服于天子、不结交诸侯是正当的事,很多人都称赞他很贤明。太公望派人请他三次都不肯到,就命人杀了他。周公问说:“他是齐国的一位高士,怎么杀了他呢?”太公望说:“不臣服天子、不结交诸侯的人,我太公望还能将他臣服、与之结交吗?凡国君无法臣服、不得结交的人,就是上天要遗弃的人;召他三次而不来,则是叛逆之民。如果表扬他,使他成为全国民众效法的对象,那要我这个当国君的何用?”
2、译文
姜太公被封于齐后,齐国有一个叫华士的人,他认为不臣服于天子、不结交诸侯是理所当然的事,人们都赞扬他很贤明。姜太公派人请了他三次他都没有来,于是就名人把他杀了。
周公听说后,问太公:“华士是齐国的一位贤人,你为什么把他杀了呢?”
太公说:“不臣服天子、不结交诸侯的人,我姜太公还能将他臣服、与他结交吗?凡是国君无法臣服、不能结交的人,就是上天要遗弃的人;我召他三次而不来,则是叛逆之民。如果表扬他,使他成为全国民众效仿的对象,那还要我这个国君干什么呢?”
齐桓公登门五次才见到了稷,刘玄德三顾茅庐才见到了诸葛亮,他二人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认为所见之人是天下的贤士或想吸引天下更多有才能的人来归顺。华士也同样被人尊为天下的贤士,但姜太公却把他杀了,大概是认为华士并无真才实学,只是沽名钓誉之徒而已,真正的贤士,若遇到贤明的君主,是不会再去隐藏自己的才能的。
列女传·辩通传译文管仲?
妾婧者,齐相管仲之妾也。宁戚欲见桓公,道无从,乃为人仆。将车宿齐东门之外,桓公因出,宁戚击牛角而商歌,甚悲,桓公异之,使管仲迎之,宁戚称曰:“浩浩乎白水!”管仲不知所谓,不朝五日,而有忧色,其妾婧进曰:“今君不朝五日而有忧色,敢问国家之事耶?君之谋也?”管仲曰:“非汝所知也。”婧曰:“妾闻之也,毋老老,毋贱贱,毋少少,毋弱弱。”管仲曰:“何谓也?”“昔者太公望年七十,屠牛于朝歌市,八十为天子师,九十而封于齐。由是观之,老可老邪?夫伊尹,有氏之媵臣也。汤立以为三公,天下之治太平。由是观之,贱可贱邪?皋子生五岁而赞禹。由是观之,少可少邪?駃騠生七日而超其母。由是观之,弱可弱邪?”于是管仲乃下席而谢曰:“吾请语子其故。昔日,公使我迎宁戚,宁戚曰:‘浩浩乎白水!’吾不知其所谓,是故忧之。”其妾笑曰:“人已语君矣,君不知识邪?古有白水之诗。诗不云乎:‘浩浩白水,鯈鯈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国家未定,从我焉如。’此宁戚之欲得仕国家也。”管仲大悦,以报桓公。桓公乃修官府,齐戒五日,见宁子,因以为佐,齐国以治。君子谓妾婧为可与谋。诗云:“先民有言,询于刍荛。”此之谓也。
颂曰:桓遇宁戚,命管迎之,宁戚白水,管仲忧疑,妾进问焉,为说其诗,管嘉报公,齐得以治。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太公望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太公望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下一篇:黛莉娅_黛莉娅英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