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写的是哪座山_横看成岭侧成峰写的是哪座山?
- 攻略动态
- 2025-07-30 08:25:06
- 2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横看成岭侧成峰写的是哪座山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横看成岭侧成峰写的是哪座山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横看成岭侧成峰写的是什么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写的是庐山。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介于东经115°52′—116°8′,北纬29°26′—29°41′之间,长约25千米,宽约10千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的是什么景地?
庐山
出自苏轼《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的风景名胜是:庐山 出自:《题西林壁》,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原文如下: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如下: 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说哪一部名著的思想内容?为什么是《三国演义》?
个人认为答案应该是《水浒传》
至于为啥是三国哩,思索一阵得出的答案是:每一个人都不是一定的好或坏,你从不同的角度上看会得到不同的答案。任何事物都是多面性的,不能咬死了。就比如有人喜欢刘备,而有人喜欢曹操。而曹操本人在《演义》上被塑造为超级大坏人,可还是有人喜欢他,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只看《演义》中单面的曹操,喜欢刘备的也一样,并不是刘皇叔就是哭哭啼啼而哭出的江山,他们觉得就像诸葛亮说得一样,刘备占得是人和。即使像周瑜一样的“心胸狭隘”的人(本人对周瑜周公瑾不是很了解),也照样有人喜欢啊。
这题好难啊,连道家的思想都有了一点,如果不知道正确答案,答案会很多。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看高低各不同是什么山?
这首诗所描述的山是黄山。黄山山峰密布、峰峦叠嶂,从不同角度观看,其形态各异。有的山峰看起来像岭,有的看起来像峰,有的高耸入云,有的峭立于地。黄山由于其峰峦奇特、云海奇观等自然景观而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游客们可以在山中漫步,欣赏神奇的山峰、云海和独特的太极山水画,体验大自然的神韵。总之,黄山是中国自然景观的瑰宝,也是人们爱不释手的探索之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横看成岭侧成峰写的是哪座山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横看成岭侧成峰写的是哪座山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