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城_守城者
- 攻略动态
- 2025-07-24 02:43:45
- 2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守城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守城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现代战争如何守城?
在现代战争中,城市的防御变得更加复杂和多样化。以下是一些现代战争中守城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1. 建设强固的城市防御设施:这包括建造高墙、护城河、壕沟、堡垒、障碍物等,以提供物理障碍来阻止敌方进攻。
2. 利用科技设备:现代城市防御依赖于先进的科技设备,如监控摄像头、雷达、红外线传感器等,以帮助监测和侦测敌方行动。
3. 建设地下设施:城市可以建设地下隧道、地下掩体等设施,以提供人员疏散、补给补给和指挥控制的功能,使得城市更加坚固和灵活。
4. 军事部署:在城市中部署兵力和武器系统,包括炮兵、坦克、防空导弹等,以增强城市的防御力量。
5. 民众参与:城市守城通常需要民众的支持和参与。可以组织民兵部队,提供基本的防御和安全措施。此外,民众也可以提供情报、提供警戒和抵抗等方面的帮助。
6. 建立有效的指挥和控制系统:现代战争中,城市守城需要良好的指挥和控制系统,以便迅速做出决策,并协调不同单位之间的行动。
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战争中战场的性质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市作为战场并不像传统战争中一样有着绝对的优势。因此,城市防御应该结合战略的和全面的考虑,同时与军事行动和政治策略相结合。
守城者以亟伤敌为上,是什么意思?
1、应该是“以亟伤敌为上”
出处:《墨子·号令》曰:“凡守城者,以亟伤敌为上;其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不明守者也。”
2、亟,急也。
上:上等的策略。
3、以亟伤敌为上——把迅速歼灭敌人作为上上之策。
凡守城者,以亟伤敌为上;其延日持久以待救之至,不明守者也。——所有守城的一方,都应该把迅速歼灭敌人作为上策,如果拖延持久等待援兵到来,这是不懂得守城的方法。
古代守城的意义?
1.
城内有充足的粮草,能够满足士兵和平民的日常消耗;
2.
城内有充足的兵员,能够随时补充伤亡消耗,能够确保四面城墙防守所需要;
3.
防守物资充足,包括但是不仅限于滚石、巨木、盾牌、土袋、弓箭、兵器、盔甲、火把、油料等……
4.
有足够的医生和救护人员,有足够的药品;
5.
守城军方和城内的郡守同心同德、同舟共济,下了同生共死的决心;
古代守城和攻城哪个伤亡大?
肯定是攻城方伤亡大!
古代冷兵器的时代,主要靠近身搏杀。守城方有城墙作为防御工事,居高临下,占有巨大的优势,进攻方需要攻破城门或者从城墙下顶着石头和弓箭爬上去。一般来说5-10个进攻方的士兵才能换一个守城的士兵。当然这是建立在双方训练度差不多的情况下。
但总体来说,守城的优势太大了。攻城方的伤亡要远大于守城方。
古人是怎么守城的?守城的战术和器具都有哪些?
守城,虽然相对进攻要容易点,但是也是看出将领的水准,比如袁崇焕守城,就让努尔哈赤望而却步并且丢了性命,守城的器具很多,我们今天详细介绍下下面二种。
籍幕 又称“渠襜”或“藉莫”,是一种长八尺、宽七尺,以布、草制成,用五尺长竿悬于墙外的软帘。它通过绳索操纵可上下活动,用以减缓冲车冲力和遮蔽矢石。《战国策·齐策》载:“百姓理襜蔽举冲橹”;《淮南子》载:“晚世之兵,隆冲以攻,渠襜以守”,南北朝时,又称之为“布幔”。高欢攻玉壁时,以冲车撞城,“车之所及,莫不摧毁,虽有排楯,莫之能抗”,守将韦孝宽“乃缝布为幔,随其所向则张设之,布悬于空中,其车竟不能坏”。唐代,仍以布制之,不过加重了布的厚度。《通典·兵五》载:“布幔,复布为之,以弱竿悬挂于女墙八尺,折砲之势,则矢石不复及墙。”
铁撞木 一种用硬木制成,貌似寺庙大钟的撞击战具,以铁索通过辘轳悬挂在城头。当敌人用尖头木驴等攻具在城下破环城墙时,守军可迅速放下铁撞木将其砸毁。还有两种类似于铁撞木的守具——“冲木”和“吊(木袅)”,“冲木”和“铁撞木”的使用方法相同,“吊(木袅)”是用铁钩捣毁敌作业车辆的守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守城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守城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